[大一新生开学时间]2017届大一新生开学典礼发言稿?精选
发布时间:2019-09-24
发布时间:2019-09-24
导语:大学并非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大学之所以为“大”,不仅因为她是知识的殿堂,她还是传承文明的载体、时代精神的象征、社会风尚的灯塔、人类的精神家园。下面是2017届大一新生开学典礼发言稿,欢迎参考。
篇一:2017届大一新生开学典礼发言稿亲爱的2017级同学、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大家好!
今天是交大最隆重、最欢乐的节日。因为,我们迎来了来自全球五大洲41个国家的交大新同学。在你们中,最远的,有来自非洲布隆迪的思蒂夫同学。在你们中,年龄最小的是15岁的马卓文、周亨硕同学,分别来自甘肃省通渭县和安徽省灵璧县。大学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作为来自海内外的青年才俊,你们经过多年的奋斗,在求学之路上劈荆斩棘,脱颖而出,来到这所拥有115年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的学府,我由衷地为你们感到骄傲。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全体交大人,向辛勤养育了你们的父母师长、向殷切期待着你们的家乡父老,表达我们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因为有着共同的追求与梦想,我们在交大相遇。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情是一样的:既充满了激动,又充满了期待,也充满了信心。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走好大学人生的“第一步”。只有理解了大学是什么,大学能够给你带来什么,你们才能为自己未来的人生做好科学的规划。溯本求源,需要首先从大学的本质谈起。
大学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旅程,是自由探索、追求真理的知识殿堂,是挖掘潜力、掌舵自我的人生舞台,是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的精神家园,是在不断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修正自我的成长历程。我所理解的大学本质,可以简言之为“求真、创新、育人、引领”。
“求真”就是学术探索、追求真理。自大学有雏形之日起,大学即以探寻本源、传播知识和研究学问为其最高理想。大学一直努力站在科学发展的最前沿,探索世界,追求真理,创新知识,促进社会发展,推动人类进步。
“创新”就是创造知识、创新价值观。《诗经》记载:“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大学的本质要求就是不断地进行创新。当今社会正处在知识创造价值、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大学拥有着最有富激情和创造力的菁菁学子以及对科学和育人有着执着追求的教师,大学就应当成为知识产出和价值观创新的理想场所。
“育人”就是培育英才。大学把一群极具创新思维的教师和一群极具创新潜质的学生汇聚在一起,让他们互相激发,互相学习,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产生终身受益的智慧和创造力。大学正是在对求学者的教育和训练中完成知识与文化的传承,知识与文化又在师生间的“教学相长”中得到提升。大学所具有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确保大学的教师和学生能够潜心地研究高深学问、不断地追求和认识客观真理,并在这个基础上传承和创新文化,这正是大学的生机和活力所在。
“引领”就是引领社会发展。大学是精英汇聚之地,是科学和文化的先驱,是道德和智慧的顶峰,它引领社会向着更高尚、更先进前行。当今时代更是如此,大学的引领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大学作为一种理想的存在,这种理想是一种人类之于天地万物的理想,对这种理想的追求就成为大学永恒的追求。但是,当今社会的大学还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完美的地方,甚至违背了大学的本质所在。这就需要我和在座的各位以及全体交大人为之不懈地奋斗。
1896年,盛公宣怀秉“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办学理念,上书光绪皇帝,兴办南洋公学,是为交通大学之始,也是《清史稿》所谓之“中国教育有系统组织之肇端”。
交大以“南洋”之名立,以“交通”之名兴。“天地交而万物通”。交通大学的“大学”之道承载了“储材兴邦”的建校理想,光耀了“当为第一等人才”的办学理念。
“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是交通大学的育人理念。我们要培养的是对大学本质永无止境地追求,拥有“感恩、责任、激情、梦想”和“求真务实,努力拼搏,敢为人先、与日俱进”的创新型领袖人才。这项艰巨的任务将由我们一同完成。
从今天起,你们求学的时光乃至你们的整个人生都将镌刻上“交通大学”的印记。出生于90年代的你们,有着宽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鲜明的个性,这些都将在这里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张扬。我希望你们的创造力将是前所未有的,我相信你们的成就也将是非同一般的。但是所有这一切的获得都离不开自信与勤勉。要相信自己并不断激励自己保持那份对学习的热忱,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创造的渴望。
今天是你们大学人生的开始,也是交通大学的又一个新的起点。我祝贺你们加入到百年交大历久弥新的事业中,跻身于国家民族的精英行列,在这里你们将成就属于你们自己、属于交大、也属于这个民族和时代的梦想与辉煌。
篇二:2017届大一新生开学典礼发言稿亲爱的2017级新生同学们:
大家好!
九月的石大校园,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来自五湖四海的你们,怀着一颗求知的心汇聚到石大,为石大增添了青春的色彩。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以优异成绩考入我校的全体新同学们表示诚挚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
今天参加开学典礼的有2017级新入学的本科生,有继续求学深造的研究生,还有不远万里来石大求学的留学生。十几年的学海泛舟、勤学苦读,大家共同抵达这里,在石大开启人生新的征程,写就属于自己的新篇章。迈入石大校门,我们不仅仅是读大学,更意味着将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与人生创作,拟书写一部以自己为主角的书。在大学这部书里,大家会遇见不一样的自己,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书写不一样的人生。
对于石大的一名新生,如何写好自己的大学之书?首先要读懂石大、融入石大,根植脚下这片沃土,以石大为底色,融合个人奋斗,努力创造出活力四射、青春飞扬的精彩之作。
读石大,本身也是在读一本厚重的书。在石大这部大书中,“因油而生”、“因油而兴”、“因油而强”是她的三个篇章,下面我带大家简要读一读石大这本书。1953年10月,为适应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战略需求,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为主体,组建成立了北京石油学院,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应运而生,填补了我国石油高等教育的空白。1969年10月,按照那段特殊岁月中的特殊安排,建校16年的北京石油学院,仅用两周时间就迁至胜利油田所在地--山东东营,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在东营荒芜的盐碱滩上,在简陋的干打垒里,学校师生靠着“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石油精神,艰难维系着石油高等教育濒临中断的链条。1988年,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石大人秉承“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发扬“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和奋力追赶,终于实现了涅槃重生,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2017年,学校完成办学结构调整,全日制学生全部入驻青岛校区。如今,在国家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的机遇面前,在高等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瞄准建设“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汇聚最优秀的教师、最优秀的学子,正大步迈向创新图强之路!
同学们,进入石大,你们就是石大人。在石大这部书中,我们每一个石大人都是创作者。建校62年来,历代师生校友殚精竭虑,披荆斩棘,书写了石大的辉煌。从今天起,你们将加入其中,以年轻人的朝气与智慧,以你们的青春才华,开创自己美好的道路,续写石大新的篇章。
在今天的开学典礼上,我想就“怎样写好大学这本书”与2017级新同学们交流几点体会。
首先要选好大学生活的主题。大学这本书的主题就是你的梦想和目标,这也是指引我们前行的动力。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他用一生的鞠躬尽瘁诠释了这个伟大的目标。来到大学,大家首先要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想想自己为什么要上大学?在大学几年的宝贵时光里,自己期待收获哪些成长?自己将来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清楚这些问题,大家就能基本确定大学这本书的主题。面对大学的目标,大家会有很多种选择,作为石大人,我们要有引领未来、造福人类的崇高理想,要有贡献国家、服务人民的远大志向,让世界因我们而更加美好,让国家因我们而更加富强,这是石大人应有的价值追求。
伟大目标的实现从来都不是靠喊口号喊出来的,而是脚踏实地奋斗出来的。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确定一个伟大的目标,并决心实现它。”在大学,大家不仅要树立自己的目标,还要学会将人生的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阶段化、可衡量的小目标,一步一步地实现人生理想。在实现目标的路上,学校将为大家提供资源、条件、环境、服务等全方位的保障。有教学名师为你授业解惑,有精彩的课堂等你聆听和参与讨论,有设备齐全的实验室等你动手体验,有充满现代化和人文气息的图书馆等你遨游知识的海洋,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各类竞赛等你一展身手,还有辅导员以及管理服务人员努力为你们成长成才提供最大的支持,也有缤纷高雅的校园文化和优美舒心的校园环境带给你们熏陶……石大将成为你们理想之帆的助推者和护航者,希望每位有志学子都能够梦圆石大!
其次要突出青春色彩。在大学这本书里,大家要让青春成为书中最靓丽的一笔。因为青春,所以要张扬活力。年轻人,就要有年轻人的样子,就要有年轻人干事立业的闯劲儿和拼劲儿。青春无畏,就是告诉大家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因为青春,所以要张扬个性。学校有很多措施鼓励和支持大家个性化发展。这里所说的个性不是表面上的意义,并非刻意追求外形、言语、行为上的有别于他人,而是一个人内在独有的特质、魅力和品格,是一个人所拥有的素质特点,不同于别人的特长优势和发展潜力。
我校2017级有这样一位同学,他的母亲患有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生活不能自理,从高中到大学,他都是带着母亲边读书边照顾她,一直坚持了十几年。他就是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山东省孝老爱亲模范的于统帅同学。这样的青春虽不奢华,但是很有个性,也很有厚度。然而,在石大,打着青春的旗号,任性地追求潇洒和自由,最终留下败笔甚至没写完大学这本书的人并不少见。暑假里,我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动画短片,叫做《我是如何毁了我的大学》,从一位毕业生的角度,讲述了他是如何从踌躇满志的大一,慢慢变得堕落懒散,最后毕业后满是遗憾。在这里,我要给大家提个醒,珍惜青春时光,拒绝慵懒和颓废,不给大学这段青春留下遗憾,不要等到毕业之后才追悔莫及。我希望看到大家在大学这本书里,都能为90后代言,多写妙笔,弘扬青春正能量!
再者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写作大学之书,走好成长之路,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这是一项大工程,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大家有“积土为山,积水为海”的坚持和毅力。古人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总会有一时困惑的时候。这就需要大家保持平和的心态,想清楚前进的方向,静下心来,俯下身子,不急不躁,埋头奋斗,要相信时间会改变一切,积累会有提高,坚持就有突破。
在这里,我要和大家分享你们一个学长的事例。王涛奖学金获得者,我校机电工程学院的年轻教师纪仁杰,上学时,严格按照自己的计划学习,数年如一日,当别的同学还在睡觉偷懒的时候,他早早地去外语村背外语,当别人逛街休闲的时候,他仍然坚持在自习室漫游书海。博士期间,获得省部级奖励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9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9篇、EI论文18篇。如今,33岁的他已成长为我校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2017年还入选了“香江学者计划”。
对人的一生来说,几年的大学生活,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这段美好的时光里,不要因为路途艰辛就停止了探索的脚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希望大家用执着的坚守、坚韧的毅力,完成“我的大学”这部书,而且要让这部作品成为石大的精品!
最后要回归快乐成长的本心。快乐生活、愉快学习是学校对每名学子的祝愿,也是我们步入大学生活的初衷本心。在每个人的拼搏努力中,不要忘记这个本心,让自己在学习与探索中享有快乐与幸福。快乐源于创新,创新思维会激发成长的无限可能。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同学们要培养和发挥创新思维,让大学之路有新意,有亮点。学校也在积极搭建创新平台,从本科生的科技节到研究生的博萃节,从创新实践中心到创客年会,从国家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到全国“挑战杯”大赛,一颗颗创新的火种必将点燃大家的创新激情,进而创造出更多奇迹,希望大家在积极参与中去体验创新的快乐。快乐也源于自信,自信是人生快乐的一大法宝。哈佛大学的幸福课特别受学生们欢迎,泰勒博士在课堂上告诉大家,要自信地接纳自己,这就是一种积极心态。在大学,大家会经历快乐,也会遇到悲伤,会经历成功,也会遭受失败。在悲伤和失败面前,虽然我们改变不了事实,却可以树立积极的心态,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莫言说:当时光碾过青春,我将以快乐注解悲伤。这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豁达,希望我们每一位石大人都能拥有这份豁达。
此外,我特别要对在场的1900多名研究生新同学们说,面对比本科阶段拥有更大学业自由度的研究生生活,希望你们都能将学术创新作为这段生活的主题,牢记学术创新的使命,树立更高的科学追求和学术境界。既然选择读研究生,就要坚持学术研究的生活常态,不论将来是否从事和科研相关的工作,研究生阶段锻炼出来的创新思维、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都会让大家受益终身。要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坚守科学精神和学术道德,开阔视野、勤奋探索,宁静致远、追求卓越,努力攀登学术高峰,欣赏科学殿堂里别样的风景。
伴随学校国际化办学进程的加快,今天又有一批留学生同学加入石大这个大家庭,衷心祝愿你们在这里生活得愉快,学业上顺利。另外,希望你们在石大校园,相互包容,真诚相待,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做好文化传播的使者,让世界各国优秀文化通过你们带到中国,也让中国文化通过你们走向世界。
同学们,进入石大,是一次告别,告别对父母的依赖,告别那段青涩的中学生涯;进入石大,也是一次相遇,遇见成长的自己,遇见一段美好的青春轨迹;进入石大,更是一次开始,开始写作大学这本书。要记得常和父母联系,让父母放心,因为你是他们始终的牵挂;要记得尊重别人,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毕竟大家都将成为彼此书中的风景;要记得多欣赏自己,时常为自己的努力付出加油鼓劲!
同学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正式步入大学生活,期待在几年之后,你们能够以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充满自信的面貌,完成大学生活的精彩之作,展现独一无二的青春轨迹。到毕业典礼的时候,还是这些人,还是这个地方,用你们在石大成长的风景做个封面,让父母、师长、学校、祖国都能自豪地为你们的创作点赞!
起航吧,新同学们!扬起心中的帆,拿起手中的笔,在石大,尽情地书写出人生最华丽的篇章!
谢谢大家!
篇三:2017届大一新生开学典礼发言稿亲爱的同学们:
巍巍学府,地灵人杰,薪火相传,弦歌不辍!
今天美丽的虎溪校园又迎来了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你们的到来为重庆大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今日重大更加生机盎然、英姿勃发。重大校歌有言,“考四海而为俊,障百川而之东”,你们经过多年的奋斗,在求学路上脱颖而出,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看着你们青春洋溢的笑脸,意气风发的神情,我由衷地为你们感到骄傲,我也为重大“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感到自豪。在这里,我代表重庆大学全体师生员工,欢迎各位新“重大人”的“倾情加盟”,期待你们追寻人生更高的梦想!
刚刚过去的暑假,对于你们来说,可能在期盼中感觉有些“漫长”。从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起,就一天天地憧憬着“如果在重大遇见你”的韶华时光,向往着“嘉陵江畔度青春”的历练成长,等待了这么久,今天我们终于在重大相遇。初次踏上这片土地,心情肯定无比激动,山水之城没有传说中的氤氲雾绕,而是山明水晰、错落有致;虎溪校园也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深严老成,而是风景如织、灵动朝气。你们可能未曾预料,这座城市,这所学校,这里的人们,将与你们的未来紧紧相连、情牵一生。
刚刚进入大学的你们,既充满了激动,也充满了豪情,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所以想着“一日看尽长安花”,对大学生活跃跃欲试,但又不知从何做起。西方有句名言,“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我们古人也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初到大学,你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迈好第一步。只有明白了什么是大学,大学能给你带来什么,你们才能为自己的未来做好科学的规划,才不至于在大学里做一名“匆匆过客”。我想,这是我作为校长在开学典礼上最应该给你们谈的话题。
什么是大学?在我们虎溪校区孔子广场的《大学》文化墙上这样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虽然这里的《大学》并非我们今天所讲的大学,但我认为其抽象和内涵是一致的。《大学》所推崇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境界,理应成为我们大学的理想和情怀。
大学并非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大学之所以为“大”,不仅因为她是知识的殿堂,她还是传承文明的载体、时代精神的象征、社会风尚的灯塔、人类的精神家园。一所好的大学一定是有灵魂的大学。所谓灵魂,就是一所大学独特的传统、文化和精神。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在救国图存的时代呼唤中应运而生。建校不久,借重庆作为战时陪都之利,人才荟萃,大师云集,在上世纪40年代重大就发展成为当时中国学科门类最为齐全、综合实力最为雄厚的十所国立大学之一,为学校发展奠定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建校八十五年来,重大坚持以“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为己任,胸怀“建完备弘深之大学”的梦想,在困难曲折中艰难创办,历战火纷飞,经院系调整,从单科性恢复综合性,从“211”到“985”……,励精图治,踔厉前行,锤炼出“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重大精神。她根植于巴渝大地朴实无华的淳朴民风,与山城儿女顽强不屈的“红岩精神”同脉相承,正如重大校园里的黄葛树,即使置身于悬崖峭壁,也迎风昂首,奋力茁壮,一半沐浴阳光,一半洒落阴凉。她体现的是振兴中华、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勤俭办学、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在重大精神的感召下,这里培育出了一批批杰出的校友,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祖国繁荣和人类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著名教育家曹云祥先生说:“所谓大学,并非专事诵读记忆而已,是欲养成高尚完全之人格,为立足社会之准备。”所以,我认为:大学之于学生,一是滋养学识,二是涵养心灵,即知识的提高和人格的养成;良好的大学教育能赋予学生做人的“本真”、学习的“本事”和做事的“本领”。然而,实现最好的教育效果,需要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重庆大学始终把“造就人才”作为最根本的使命,把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当着最重要的责任。蔡元培先生讲:“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够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长期以来,重庆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努力为学生发展提供自由、开放、多元的教育环境,通过滋养学识、陶冶情操,最大限度地启迪学生智慧、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会学生明辨是非、勇于担当、关注社会、善待他人,在知识、能力、素质上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把学生造就成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和中坚力量。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大江南北、五湖四海,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看到重大人奋斗的足迹和身影,感受到重大人对国家、对民族、对人类的忠诚和奉献。
究竟怎样融入大学生活?英国思想家怀特在一个世纪前就说过:“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里,就应该站立起来,四面瞭望。”学会自己作主是大学生活的前提和归宿。实际上,大学是一个舞台,一个属于你自己的舞台,在这里你既是导演也是主角,精彩的人生节目由你自己主宰。大学提供了人人平等的设施、条件、资源和平台,你面对的是一个自助式的教育环境,要靠自己去设计才能获得良好的大学教育。在这里,你要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规划自我、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做自己的老师,要积极主动地去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几年后,你们大都能得到一纸文凭,但对于不同的大学生活,这张文凭的意义和价值却大不相同,其含金量与你的积极主动的努力和奋斗成正比。
首先,你要主动历练,形成自己做人的“本真”。
大学校园融入了中学时代的纯真,也融入了天南地北与社会方圆,包罗了世间百态、人间万象。面对种种如灰尘般挥之不去的诱惑,要做到心如止水,不为所动;要注重内心修炼,培养健康人格,坚守做人原则和道德底线;要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不愉快;要学会感恩,懂得回报;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愤世嫉俗;要尊重他人,欣赏他人,重情谊,善合作,讲诚信;要知书达理,不卑不亢;要敢于梦想,乐于追求;相信天道酬勤,功不唐捐。不“夸逞功业,炫耀文章”、追名逐利……。如此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菜根谭》上说:“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本真做人需要的是思想的精深和灵魂的感悟,需要摒弃贪欲和妄想、卸掉面具和伪装、远离时风和世俗,需要崇尚返璞归真,守住心灵的纯朴、自然、厚道和善良;本真是我们做人、做事做学问最珍贵的品质,只有本真做人,才经得起内心的拷问和时间的检验。健康本真的人格能弥补知识的空白,但丰富的知识却难以填补人格的缺陷。只有做人成功,才能做事成功。
第二,你要主动学习,提高自己学习的“本事”。
大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近代词人王国维做了生动精彩的回答,他说:“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也就是说,要做好学问、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远大的理想、明确的目标,执着的追求、坚定的自信和坚强的毅力,必须耐得住寂寞与孤独。只有经历过艰苦的努力,无怨无悔的追求,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没有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没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没有必胜的自信心,学问是做不好的。
大学生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学习。你们要立下鸿鹄之志,这是学习的动力所在;要勤奋努力,这是学习的前提;要安于寂寞,这是一种学习的心态;要持之以恒,这是学习的基础。要树立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学习的远大理想,并且为了实现理想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矢志不渝;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不游戏人生,不浪费时光;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不沽名钓誉、投机取巧、抄袭剽窃;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第三,你要主动尝试,锻炼自己做事的“本领”。
如果在大学只是通过书本学习知识,那是狭隘地接受大学教育,而提高能力和素质是大学教育中更为重要的内容。提高能力和素质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学校有学生会、科协等学生组织,还有各级各类学生社团。在保证学习的前提下,你们应该主动把握各种锻炼机会,多参加一些公益服务活动、专业竞赛和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活动、人际交往和社团活动;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加入导师的科研团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扩大交友面,认识各类优秀同学,收获真诚的友谊;培养自己的沟通和表达能力、领导和协调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发挥自身的兴趣特长,拓宽自己的发展视野,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就业、创业和继续深造奠定基础。
同学们,大学生活是一本书,它的扉页已经揭开,我今天只为你们题写了序言,精彩的篇章还需要你们自己去书写和完成。希望你们在重大的每一天都因收获而快乐,因进步而幸福,让青春的花蕾带着美丽的梦想在这里傲然盛开,祝愿同学们人格健全、内心幸福、学习出彩!
从今天起同学们就要开始军训生活。新生参加军训是重大的光荣传统,你们要严格自律、听从指挥、服从命令,把部队的好思想、好作风学到手,留在学校;你们要尊重教官、虚心学习、刻苦训练、磨砺品质。再过一个月,我们将迎来重庆大学建校85周年,希望你们通过这段时间的刻苦训练,以精彩的汇报表演献礼校庆85周年。
借此机会,我也代表学校向承接我校新生军训任务的部队官兵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预祝本次军训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更多相关热门文章推荐阅读: